2008 颱風鸚鵡:暴風下之亂

這次颱風鸚鵡襲港前後,看見一些令我感概的事,其中一件事是於鸚鵡襲港前兩日的 8/9/10 號預警。

48小時前的 9/10 號疑雲

在鸚鵡襲港前兩天,我開始在網上看見以下第一個灌水消息。

“根據以下衛星雲圖作出估計,颱風鸚鵡雲頂溫度為-55至-60度,相對垂直高度約6500米,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力為120公里/小時,最高陣風超過180公里,中心氣壓965百帕斯卡。”

“如果路線不變, 香港估計有九號, 甚至十號風球. 最快明天會發出一號風球.”

(並附上當時的香港天文台預測路徑圖)

其實當時各地氣象機構對鸚鵡的預測,包括那份當時天文台預測路徑,都是指出大約 48-54 小時後(即兩日後),在香港以東約 120-180 公里登陸。

而其實對於山多的香港小港來說,受到地理影響,一段熱帶氣旋在香港以東登陸,大帽山和大老山為香港廣泛地區擋風而令我們所感受的風力減弱,所以真的如預測路徑一樣當時香港發出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的機會較低,而發出九或十號可能性很微。

而當強烈熱帶風暴和颱風正面吹襲香港,或在香港以西 100/200 公里內走過,則較為當風,故香港發出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的機會相對較高。

早一日的 8/9/10 號預警?!

然後在鸚鵡襲港前一天,我也在網上看見以下另一段灌水消息,更有以電話短訊人人相傳。

“消息來源XXXX所發消息給各XXXX工司
最新風暴消息
8/21 5:00pm 三號強風信號
8/22 4:00am 八號東北烈風信號
8/22 10:00am 九號
8/22 1:00pm 八號東南烈風信號
8/22 10:00pm 三號強風信號”

然後不同的人把以上假訊息作樣版,分別改成不同消息來源和對象: “消息來源貨櫃碼頭所發消息給各船工司” 、 “機場AIRLINE既人提供之消息”、”my friend and her husband is working at 機電處 so they will get some information from government” 等等假風暴消息,甚至再加插 8 -> 9 -> 10 -> 9 -> 8,如此行為極為不當!

如果網民為某熱帶氣旋作出個人估計,並清楚註明 ‘估計’ ,這是我可以接受的。但冒充其他機構是不合理的,這是誤導大眾的行為。

我當時一看這訊息便認定是假的,其中的理由是:

  • 世界上任何氣象機構(包括香港天文台)的熱帶氣旋預報只對發出後數小時的預測最為準確,但仍有機會有所偏差。
  • “九號風球” 的全名為 “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訊號” ,表示影響香港的烈風或暴風風力正在或預料有所增強。當氣象機構把十號颶風訊號改發其它訊號時,並不會改發 ”九號風球“,通常改發為 ”八號風球“ (八號烈風或暴風訊號)。所以 8>9>10>9>8 的謠言版本更假!

我比大眾較留意熱帶氣旋,看看它們影響香港的機會、程度、時間,早點為工作安排上作出多個不同準備。

在鸚鵡襲港前兩天,也有不同朋友問我對鸚鵡會否令天文台發出 “八號” 呢,我都只說機會大約 50%,要靜觀其變才可能有 “驚喜休假”。

經過多年留意熱帶氣旋的經驗,和留意地台討論區的討論,學習盡可能客觀地看各地不同氣象機構的預測,和客觀理性地閱讀不同氣象愛好者的意見,漸漸變得對熱帶氣旋的走勢靜觀其變,不需過早一口咬定而有所期待或失望。

寫 Python程式去追風

題目的 “追風” 的 “追” 字是指 tracking(追縱路徑),而不是 chasing(在打風時冒險出外追風)。 :p

編寫追風程式的原由

在很多年前開始,在網上留意熱帶氣旋的消息,把地下天文台首頁設為我的瀏覽器首頁,以便在開啟時看到基本天氣資料。

很多影響香港的熱帶氣旋都在西北太平洋或南中國海形成,而美軍的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提供比香港天文台更大範圍的熱帶氣旋訊息,甚至報告有機會形成熱帶氣旋的低壓區,所以追縱熱帶氣旋的香港愛好者會把 JTWC 作為參考資料之一。

多年來,為了看看有否新的熱帶氣旋形成,不定時會人手點擊所關 JTWC 連結看看有否更新訊息,或可能會錯過了。今年三月尾在看看 python 編程時,發現  python 的程序庫有很多好東西,讓我簡便地編寫一些程式,便開始編寫一個分析 JTWC 報告和提供提示的程序。

追風程式的發展

開發這個程式的主要目的是 Just For Fun(Just for my fun 是更加貼切的形容),開發方式是 Release Early, Release Often。XD

不過唯獨這個程式不是開源的,所以我不太著重這程式在 release 時,是否符合我心中的基本簡單要求。

在開始編寫數小時後,第一個版本便開始使用起來。透過 crond 定時執行,第一個版本程式會分析 JTWC 報告,當發現報告提及 “疑似” 氣旋或低壓區時,會以 NNTP 張貼在我的個人新聞組上(newsgroup)。

Continue reading 寫 Python程式去追風

2008 颱風浣熊:媒體的氣象報導問題

在浣熊離去後,普遍市民和傳媒批評天文台在浣熊期間的處理手法,而不少氣象發燒友相反,少有地贊同天文台手法。

雖然我不是對氣象有很深入的認知,但從多年前開始閱讀地台討論區和天文台的熱帶氣旋報告,我覺得問題是基於大眾和傳媒對氣象認知,和傳媒編輯方針有關,而天文台這次在預報上沒有甚麼大問題,與派比安的事件不同。

在星期六當天早上,我開始發現媒體的氣象報導上出現問題,相信和天文台發給媒體的新聞稿/報告有所出入,我認為這是因為媒體依據自己對熱帶氣旋和氣象預測有限的認知。

在星期六早上九時半,我在家中看 “N00W” 新聞台有關熱帶氣旋的報導,內容大致是如下:

N00W 主播: …………今日改發更高訊號既機會不大……

然後播出一段天文台職員既電話訪問:

天文台職員: …………今日上午改發更高訊號既機會不大……

我認為主播的一句給予大眾的意思是 “今日整天改發更高訊號既機會不大”,好像天氣和當時差不多,不會變壞得很。而天文台本身的意思是,上午的天氣太致不會太壞,但下午的天氣可能有變,請大眾留意有關熱帶氣旋消息。

而在當日下午一時正,無記新聞和 N00W 新聞在自行了解天文台新聞稿後,得出來的報導也是有很大分別,好像一個說可能改發,另一個則說不太可能改發。

無記:唔排除改發 8 號

無記:唔排除改發 8 號無記:唔排除改發 8 號

N00W: 改發 8 號機會不大

N00W: 改發 8 號機會不大

延伸閱讀:

氣象.人.語 - 八號風球與黑色暴雨

Weather Blogger 天氣部落 - 令人失望的香港傳媒(網址已修正)

Weather Blogger 天氣部落 - 浣熊襲港真的需要八號風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