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製作及上架

以前我曾多年寫稿刊登在電腦雜誌,但自從實體雜誌越來越少人買,我有幾年沒有接觸過出版界。過去兩年,沒想到再次接觸文字出版,協助基督教機構出版多本電子書,進行數碼轉型,從製作電子書,至上架到電子書平台。

閱讀華文屬靈書籍至今多年,間中我會逛香港的基督教書店,看看有沒有合適的書。有別於一般書籍,中文屬靈書籍絕少出版電子書,所以我的 Kindle 只有幾本外國作者的英文屬靈書。而針對香港人、華人生活境況的屬靈書籍,絕大多數只有香港或華文基督教作者編寫,亦絕大多數只出版實體書。

上主帶領,我有次和傳道人談起電子書,後來邀請我協助出版一本電子書。

雖然我仍然喜歡看書,來獲得一些知識或別人的經驗,但我沒打算再做出版的兼職工作,可是我卻一口答應協助出版基督教電子書。因為我制作做電子書時,也可以學習聖經知識、看作者分享、吸收屬靈經驗。也可以小小綿力幫助華文基督教電子書發展,作為我其中一項事奉項目。近年香港人離散在各地,華文實體屬靈書籍更難傳播,電子書是一個很好的媒介,顯得更為重要。

出版第一本電子書後,繼續有基督教機構找我出版幾本電子書,比較知名的一本是賴牧師的十步釋經法。

先決定電子書上架平台

我建議華文屬靈書籍上架到 Amazon 、Android和Kobo。在開始製作電子書前,首先我會和出版商或作者開會,向他們介紹各大電子書平台和優缺點,商討在那些平台上架出版。因為各平台的電子書閱讀器或軟件有些分別,不能只做一次電子書檔案文來放在多個平台走。作為電子書製作者,起碼要在每個平台試讀檔案一次,視乎內容長度和複雜性,作一些微調,甚至大執。所以每發佈多一個平台,製作成本會有所增加,例如人力時間,軟件工具,硬件工具等。

電子書的製作過程和經驗

開始製作電子書時,出版社提供實體書的印刷設計檔案,原始的 WORD 或 PDF 檔案。電子書有別於實體書排版和呈現方式,雖然軟件可以直接轉換實體書的印刷設計檔案成為電子書的 EPUB 檔案,但一眾電子書讀者會極難閱讀。

電子書常用的 EPUB 檔案像網頁檔案 HTML,都是一些純文字,配以不同的文字標記來分段或轉換字體款式。最佳的電子書排版模式是 flowable,方便電子書閱讀器使用,放大縮細,點擊圖片,轉頁。絕少使用 fixed 模式來模仿實體書固定頁面和頁數和排版格式。

所以我會先從原始檔案,copy and paste 純文字內容出來。然後一邊逐頁參考原始檔案,使用 libreoffice 重新為電子書排版。由於我只做基督教屬靈書籍,所以在這個漫長排版過程,像一個編輯,從頭到尾閱讀此書一次或多次,來製作電子書檔案的雛形。

完成第一版雛形後,先輸出到 EPUB 檔案格式,利用電腦的 EPUB 閱讀器軟件檢視一次,記下有什麼需要修改。再傳送到一個電子書平台的繁體閱讀器,例如Kindle,又再檢視一次,繼續記下有什麼需要修改。就回到 libreoffice 由頭到尾修改電子書檔案的雛形,再做這個程序一次。通常一本電子書,平均要做幾轉。如果要在三個平台上架,就相等於做三本電子書。

然後,再為電子書加上所需的圖片,插圖,再重複檢視程序,修改再修改。最後,加上封面插圖,電子書專屬目錄等等,又再重複檢視程序和修改。

有時候,比較複雜的電子書排版,需要利用到 EPUB 編輯器,就像 HTML 編輯器,修改原始文字和文字標籤來改變細緻顯示。由於 EPUB 檔案像一個 zip 壓縮包裝了多個文字檔案,圖片檔案,及其他相關檔案(CSS、封面、目錄),所以修改原始 EPUB 檔案內容比 HTML 繁複。修改原始內容後,又要重複做檢視程序。

還要和出版社的編輯商討電子書的最終排版,可能需要多作修改。所以製作電子書的成本不等,按人力時間,內容長度和複雜度來決定收費。

上架到不同電子書平台

做完一個平台的 EPUB 電子書檔案後,上載到電子書平台時,有些電子書平台會自動檢查 EPUB 檔案內的標籤,目錄及內裏檔案格式是否符合該平台的標準要求。有機會電子書平台檢查後,拒絕這個 EPUB 檔案,就需要像 debug 電腦程式一樣,找出問題和修改。直至到電子書平台初步接受上架,然後等待一至幾日,電子書平台會再進行其他檢查,包括 EPUB 電子書檔案和上架時提供的資訊,才會正式接受這本電子書上架。

在上架後,間中需要檢視電子書的情況,再決定有沒有需要修改電子書檔案或上架資料等,以及其他電子書 marketing 的安排。所以管理電子書製作和上架也是一個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