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初入中學,好像在硬銷入會 (學會) 下需要選報一些活動。當初也曾考慮入電腦學會,進入重門深鎖的電腦室接觸電腦,但想到家中沒有電腦,就報了籃球和圖書館。後來在音樂考試中,被選中參加了合唱團一段時間。
回想 1991 年的暑假後,學校圖書館的一個角落,多了幾台電腦。便利用圖書館內的電腦書藉和那些電腦,來自學電腦,從 DOS 指令到 GWBASIC 編程,在第一個月便在圖書館寫了第一個自己的 GWBASIC 簡單遊戲程式 (不是抄書的)。
那年互聯網未普及至香港學校,在香港的撥號電子佈告版 (dailup BBS) 也不多。
想不到同年差不多的時間,在地球的另一處,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 Linus Torvalds 在 comp.os.minix 新聞組發佈第一個 Linux kernel 版本。
當年曾經從圖書館的電腦書藉得知,UNIX 是一個比 DOS 強勁得多的作業系統 (OS),那時我知道 ls、rm 那些指令,甚麼是 root,支援 multi-user….。但那時的 UNIX 系統只能在大型電腦內操作,所以當時學無所用。直到 1997 年擁有撥號上網帳號後,我在 newsgroup 上得知 Linux 可在 PC 上執行,便開始認識 Linux 以至 open source 了。從那時起,Linux 和 open source 就一直影響著我。
今年是 Linux 20 週年,香港 Linux 用家協會 (HKLUG) 也成立了 14 年。我使用了電腦和編程也有 20 年了,我也踏足了 Open Source 社群 14 年了。
昨天 Linus Torvalds 決定選擇把原訂下一個的 Kernel 版本 2.6.40,改為 3.0-rc1。因為 2.6 版本在 7 年多以來,已經推出了 40 個版本了,所以早前他在考慮下一個版本改為 2.8 或 3.0。功能沒變,只是版本編號改變而已。
20 年來,就是 Linux kernel 的出現,補了當時 open source 的 GNU (GNU’s Not UNIX) 計劃唯一所缺的部份,也就是操作系統的核心。從此就改變世界,推廣 open source 的軟件開發概念,一直急速帶動 open source 成為軟件界不可或缺的一方。
假如 open source 沒有出現在我生命當中,我到底會做甚麼 ? 生活又會如何 ? 我已不可能知道。
14 年前,open source 出現在我生命當中,讓我的技術認知更多,就像找到有一個新的突破,同時讓我對傳統的電腦學感到很沉悶煩厭,也成為我當年退學的主因之一。雖然身於香港本地社群,也藉著 HKLUG 這個對外門戶,我身在香港便能接觸到外地,來自不同地方的 Open Source 以至 IT 人員,見識也廣闊了一些。
今年八月,我打算第一次到台北參加當地 COSCUP 會議。將來我也希望多參加外地 (例如新加坡、日本、澳洲、歐洲、美國等等) 舉行的大型 opensource 活動 (例如 PyCON、DrupalCon…)。
對我來說 open source 並不是宗教,所以我沒有像 Richard M. Stallman (RMS) 那種內心只有 Free & Open Source Software 的心態,當然肯定 RMS 是 open source 很重要的一員。但我肯定 open source 一直影響著我,到現在已影響著大眾每天的生活,十幾年來從 web server,到 firefox、openoffice、wordpress 等軟件,到家用 router、settop box,到近 2 年的 Android。
最後說 open source 的發展,不斷遠超著當初大家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