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入場體驗英超

來英國另一樣想體驗的是入場看英超或英國足球,但買票入場不容易。英國各球會有會員計分和季票制度,很少主場球票會經過幾層內部銷售後,還能公開發售給公眾和外地遊客,作客球迷區的球票更難。

出發前的調查和計劃

作為曼聯球迷當然最希望看曼聯,出發前,我調查過曼聯作客列斯聯,地理上列斯(Leeds)和曼徹斯特(Manchester)也位於英格蘭北面。我也有不同香港朋友移居到 Manchester 和 Leeds,所以有計劃過從倫敦去曼徹斯特 2-3 天。可是在我出發到歐洲前,列斯聯官網和Stubhub放售很少又貴,還想買到兩張近鄰球票更難。

我想體驗英超或英國足球,所以不一定要看曼聯,只要能坐下層看台,價錢不貴就可以了。每季都有幾間倫敦球會打英超,所以我轉移計劃留意該週倫敦英超比賽。

而這週倫敦有4場英超,4場都在星期六,多數是弱隊或相對不知名球隊,最有看頭是其中一場倫敦打比:West Ham vs Chelsea。雖然兩隊今季成績很差,但 West Ham 早兩季曾打入英超 Top 6,而 Chelsea 更是以前傳統英超四強。我預留了星期六不安排行程,看看能否最後買到球票,最終比賽前兩日,我在 West Ham 官網發現兩張下層 Resale 位置相近而價錢不貴,就買下來了。

遊客買球票方法

  1. 主場球場官方網站:間中有球迷如季票持有人在球隊官網重新放售(resales)。這類門票不多,多屬單丁位。但我有幸在比賽日前兩天看到有兩鄰近座位(不相連、前後行)重新放售,價錢幾十英鎊坐下層球場角。
  2. Stubhub 二手平台:也有球迷在這平台二手交易,價錢可能平或貴幾倍,遊客亦可考慮。我亦曾在 Stubhub 買過 NBA 球票成功入場看 GSW,所以我也相信 Stubhub。
  3. 球賽開始前在球場外遊走買黃牛票:我也聽過這方法,但比上述方法風險較大,我就沒試過了,只聽過朋友的朋友試過。所以我不主張、不建議了。

英超入場和體驗

以 London Stadium (West Ham United 主場) 入球場先過安檢,只能帶一個少於 A4 的袋子進場。所以行裝盡量輕鬆,我只帶了護照和外置沖電池。然後球場外有主場球隊的店子,和小量美食車,Claire 買了一條 West Ham 頸巾,我拿了來裝球迷感受下現場氣氛。進入球場時,掃球票條碼或 iOS Wallet 非接觸式球票進場,在球場內也有小食賣飲品小食。留意半場時,熱狗可能很快賣清。近年英超不容許球迷在觀眾席飲酒,只能在看台下的小食區飲,或買非酒精飲品和食物在觀眾席飲食。

Chelsea 作客球迷區只佔照片中最近的 3 個小區

在比賽前一天才知座位位於作客球迷區旁,已預計情況比一般觀眾席更激烈。我們會夾在兩隊球迷中間,兩隊互相唱歌或叫罵去明鬧暗諷敵對球隊。雖然 Chelsea 作客球迷區只佔照片中最近的 3 個小區,但他們齊整的歌聲也很大聲。

因為我不懂 West Ham 幾首球迷歌曲,但有一首改篇歌暗諷 Chelsea 我卻現場立即學懂跟著唱:

Stamford Bridge is 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
Stamford Bridge is falling down!
Poor old Chelsea!

就是改編自我兒時已學懂的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XD LOL

由於我們坐在領隊區及教練後備席那長邊的球場角球位,開場前 West Ham 的吉祥物有來擊拳打招呼。

曾經 West Ham 一度以為 2:1 領先,我們在主場球迷區感受過一分鐘贏波感覺。

1:1 完場後,我們去了鄰近 Hackney Wick,路過一間 The Italian Job 餐廳吃「午餐」醫肚了(已 3:30pm 了),感受當地看完球賽,繼續享受飲啤酒食 Pizza 的生活。

今次英超體驗比預期平而有趣,如果在電視前看直播,可能我會在屋內行來行去,不會專心坐低看,但現場主隊球迷的歌曲力量,與客隊球迷都互相交鋒。在全場 90 分鐘,我就感受現場球賽十分緊湊刺激。

首次去英國:見人

Eurostar 到達英國倫敦 St Pancras International 車站

完了幾日 GNOME 和 FOSDEM 會議後,順道坐 Eurostar 過英國。一來沒去過英國,二來想去看看移英港人的生活現況,和接觸當地科技組織。

今次英國一星期多的行程,最後見了 10 個以 BNO Visa 計劃移英的香港人家庭,各有不同背景和情況,約了去不同餐廳午飯、晚飯、Happy Hour 落 pub 飲酒、也到訪不同家庭住所。除了兩場是到達前約好外,其餘也是在英國才約。我知道還有不少我認識的家庭也來了英國各處,有些其實都很想在這轉行程中安排見的。但一來我不想打攪大家長時間招待,而且你們不少也要 weekday 工作,所以我也沒主動去問和邀請大家了,希望大家生活安好。我和這 10 個不同家庭接觸,除了互換資訊,也透過大家的分享,我希望之後經過沉思後能 inspire 我未來能否有甚麼可以做。

另外,有一次見人後,坐 Elizabeth Line 回到倫敦 Paddington 火車站。轉車前,入 M&S 買餸時,有一位廿歲年輕人推車經過,我無聽錯的話,我隱約聽到佢禮貌地同我講「借借」兩個字(可能因為我著印有 Hong Kong 的風褸),感覺似佢係從香港移民過來的年輕人。雖然只是幾秒間迎頭走過,但他那份努力已印在我心中。

見人是這次英國行程的重點之一,除了香港人,我也去了 OpenUK 辦的 State of Open Con 見人,看看有甚麼可以 inspire 我去做。因為行程繁重,我只去第二日會議,聽過 Jimmy Wales 的 Keynote、開放數據相關和 Rust Foundation的講座,也忙於走訪各攤位,以及在不同參加者交談。

雖則出發前,去年已有一些初步想法,但從初步想法去到實踐,也需要不少地方要研究、計劃、聯系、改動…… 希望能盡快展開更多新的工作,作新事。而我只是一副砌圖的其中一小塊,到底這一小塊拼圖的外貌如何?四邊的接口該是如何?我就需要找出如何與整副砌圖連在一起,去完成一張完整的美圖。

FOSDEM 2023

FOSDEM 2023 Opening

2010年在大學講 talk 介紹 open source 的時候,我曾介紹 FOSDEM 是歐洲甚至世界最大型的開源年會。我讓學生一同思考:香港既是一個國際航空樞紐,為何我們不能舉辦一個開源年會讓其他地方的人來香港參加呢?

2023年終於以 GNOME 基金會 board member 身份,來到比利時布魯塞爾開本月份 board meeting 和相關會議兩天,然後再到 FOSDEM 幫忙GNOME 擺攤。多年前聽 VideoLAN 基金會的朋友說很多基金會都是這做法,來商談來年一些計劃。

從 Brussels Central 去 ULB 可坐 71 巴士(2.1 eur),廿幾分鐘就到達,用 contactless credit/debit card 任何一道門上車時拍卡就可以。Day 1 早上趕行程坐 Uber 也只是十幾歐。

在 Jansen 房參加 Opening 和 Keynote,千五人滿座那種震撼,加上久仰多年的 FOSDEM。一個早上已在大學園區很快走過FOSDEM幾座大樓一轉。並去過 Open Transportation 的 Dev Room,在門外排隊等待下節講座。

FOSDEM 2023 餐車陣

很久聽說 FOSDEM 有餐車陣,我兩天也有試薄餅和窩夫。除了十輛餐車,大學的Canteen也有開,還有FOSDEMBar的臨時啤酒店。

星期六站了 2 小時 GNOME 攤位,我無間斷地重覆介紹 GNOME 基金會工作及推銷merchandises。我沒有超過一分鐘停止說話,那幾十秒只為找下一個路過的人吸引他停下來。我放自己 framework laptop 出來吸引人停步,令攤位不只紙類和衣服,結果約 10 人 和我談多幾句 GNOME on framework。感謝幾位基金會員工女士兩天長留顧攤。

跟超過100人談過,當中約10次有提過我來自 HK(通常提到Asia event、diversity 或者對方英文能力也有限),但特別有位女士一聽到,佢就問咩咩咩,我便向她說明現時情況。

最深刻是佢一句 I am sorry for blah blah blah 的關懷,當時我內心果份觸動還長存至今。

這兩天我也走過幾座大樓幾轉,例如去攤位見舊朋友、結識新朋友、projects、甚至找朋友走走。我亦去過幾場不同 dev rooms 的講座。

雖然FOSDEM有專業義工團隊負責 WiFi 和 live streaming ,但巧合我也遇見兩種服務也曾出現問題。

如果你是開源貢獻者,我也推介你來 FOSDEM參與你和全球開發者也關心的開源計劃。FOSDEM是一個很合適開源專案開發者作其專案年會,共同商議專案未來一年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