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號 BBS 年代回顧

之前因為 Stockton BBS 的剪報而寫了一篇網誌,之後曾經在 plurk向噗友說過,我收藏了一盒錄有提及撥號 BBS 的港台節目。上星期終於把那一盒錄影帶拿出,把那段港台節目數碼化後,上傳在 youtube 上。

電子佈告版 BBS (Bulletin Board System) 主要分為兩類,早期的 BBS 是在 internet 興起前流行,可以稱為撥號 BBS (dialup BBS)。而 internet 興起之時,在互聯網上的 BBS 可以稱為 internet BBS。

建立撥號 BBS

香港撥號 BBS 高峰期約有一千多個 BBS 站。

我算是中晚期的撥號 BBS 使用者和站長,那個年代香港只有一間電話固網商。

開設 BBS 的成本對於當年仍是中學生的我也不便宜,首先要繳交約 300 元的一次性新電話線安裝費,然後每月花上近 100 港元來租用一條獨立住宅電話,當時只有很少數的 Multi-line BBS 站提供多條不同電話號碼的。除了電話費外,也要為 24 小時運作的 BBS 站電腦和 modem 付出約干電費。

沒記錯的話,第一部入手的 modem 好像是 LYXXXLYMIC 的 modem,然後第二部入手的是  USRobotic 14400bps Faxmodem (上圖在兩個顯示器中間)。

而宣傳 BBS 站方面,通常是透過加盟不同的 BBS 網絡,讓站長和用家在不斷更新的 BBS 網絡站台清單 (Node List) 中尋找,其次也可以透過在其他友好的 BBS 站宣傳。

PNETS 首次曝光

相信曾使用 modem 上網的朋友也聽過 PNETS 這個術語 一詞。

大約 94/95 年電訊管理局 (OFTA) 和警方 突然在一夜間,去到十幾個地點,以 PNETS 條例沒收一些 ISP 和  BBS 站的電腦和通訊儀器。這件事經過當日電視新聞報導後,一眾 BBS 站長用家和大眾才知道香港有 PNETS 這電訊條例。

而可能因為 PNETS 事件,令到一些 BBS 網絡代表和站長團結力量,在 1995 年自發組織一個名為 HKACCU 的協會,HKACCU 成立目的是團結香港各 BBS network,統籌 BBS 運作,把 BBS 的正確觀念引進社會,推廣本地 BBS,使香港 BBS world 在有組識和架構下健康成長。

雖然近乎所有香港 BBS 站都是不牟利、免費向用戶提供電子通訊服務。但 因為 BBS 也是利用電訊固網來向公眾提供增值服務。最後在 1995 年經過 HKACCU 代表和 OFTA 當局、各 ISP 開會討論後,OFTA 決定豁免 BBS 的 PNETS 牌照申請和費用。

在 1995 年 3 月,一份 OFTA 有關香港電訊服務牌照的文件指出:

6. A few expressed concerns that exchange of messages through electronic mail should require a PNETS licence. Mr A S K Wong clarified that exchanging messages between BBS operator and users needed not be licensed. Exchange of E-mail in a private user group system among members of that user group was also exempted from licensing.

(OFTA 文件 – Licensing of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s in Hong Kong)

而另一份 OFTA 第一次互聯網會議紀錄文件提到:

Basically, the TA considered that BBS which were not offered generally to the public on the commercial basis as non-public services which would be exempted from licensing requirements.

(OFTA 文件 – Minute of 1st Internet meeting in Hong Kong dated 28/4/1995)

PNETS 除了影響 BBS 外,也同時影響繼後互聯網服務、撥號上網年代發展,而在 1999 年,一位前 BBS 站長也發起豁免學生的 PNETS 上網費

接上 BBS 的 DOS 軟件 – Telix

除了 modem 外,在當年仍是 DOS 的年代,Telix 是一個最常用的 modem 撥號通訊的 DOS 程式,Telix 有提供一個電話簿功能,用家可以自行加入不同的 BBS 電話。

有別於 modem 撥號上網 (包括連接 internet BBS),撥號 BBS 是直接以 serial 作文字傳輸,在 modem handshaking 後,便以 text terminal 方式使用 BBS。而用家從 BBS 下載檔案時,Telix 便會自動 detect 以 X/Y/ZMODEM 協定方式下載檔案。

而撥號上網則是在 modem handshaking 後,先透過 PPP/SLIP negotiation 後,在客戶端取得 IP 地址後以 TCP/IP 方式通訊,用家便可以透過 HTTP 協定來瀏覽網頁或 telnet 協定來連接 internet BBS。

為 BBS 看門的 FrontDoor

每次 modem 接收到的來電都是先交由 FrontDoor 程式處理,FrontDoor 程式會分辨來電者是用戶,或是其它 BBS 站的自動來電,來交收不同 BBS 網絡的信區 (echomail) 信件。甚至可以設定處理 FAX 來電的。

BBS 的核心 – RemoteAccess

每個 BBS 站的核心,就是 BBS 程式。香港 BBS 多以 RemoteAccess 來建立。而常見的 BBS 服務包括有站內和不同 BBS 網絡的信區,各式各類的檔案上下載,線上遊戲 (RPG、Action等) ,和站長聊天等。

那時 BBS 年代也像現在的 Facebook,多數人也是以真實英文姓名來作為身份,例如 Sammy Fung,但也有少部份人像 Bass Tiger 使用自創的名字。

在每一位新用戶登記時,除了登記簡單的個人資料外,也需要提供自己的電話號碼,讓 BBS 系統的 Callback Verification 程式自動回撥作身份認證。

因為大多數的撥號 BBS 站只可在同一時間,容許一位的用家接上使用,所以每一個 BBS 站也有一張用戶分級 (User Level) 表,來訂立不同用家的每日使用時間限制,檔案上下傳比率或大小等。最小級數的用戶通常是新登記用戶,他需要上傳一定數量的檔案,或張貼某個數量的文章等等來獲得升級,最高的用戶便是站長本人 (SysOp) 了。

當時仍是 DOS 單程式(常註程式不計)、單用戶的年代,當用家在使用 BBS 的同時,站長也可以看見用戶的一舉一動,好像站長的電腦被他人遙遠控制一般,看見用家打錯字,玩線上遊戲等。

而用家也可以和站長互動,例如呼叫站長 (page SysOp) 來聊天 (Chat),或和站長同時一起玩俄羅斯方塊 (Tertis)。

通常站長會用一些 ANSI 圖畫繪畫程式,來設計自家 BBS 站的 ANSI 畫面。BBS 站會以英文為主來考慮不同按制。

常見的通常是:
按 [F](File) 、 [M] (Mail) 、 [G] (Game) 來分別進入檔案下載區、信區(類似現時的討論區)、
按 [C] 和站長聊天, [L] (Logout) 或 [!] 來登出 BBS(和中斷連線)。

香港 BBS 網絡

每一個 BBS 站台在填一份 text file 的申請表,加盟不同的 BBS 網絡,香港知名的 BBS 網絡有 YO!Net、NetWork2000 、HKNet (不是那 ISP)、IcoNet 等 (更多 BBS 網絡名稱另可參考上述 HKACCU 網站的會議紀錄),以我也曾經和友站辦小型 BBS 網絡 Sportnet,和加入友站的 BBS 網絡 iTNet。

一些大型的香港 BBS 網絡,例如 YO!Net 等,其網絡也擴展至美加、澳洲或其他地區的華人 BBS 站。

通常各 BBS 網絡只接受 24 小時運作的 BBS 站加盟,這是能否成功申請的主要條件。而在成功申請加盟後,會編派一個該網下的一個  node 號碼。

完整的號碼格式是 x:y/z,而 x/y/z 分別是 zone number、network number 和 node number。而 zone 和 network 編號是由各香港 BBS 網絡創辦者自行決定的 (除了第一代國際性的 fidenet 除外)。還有一個不會提及的 region number,region number 是跟國際電話區號一樣,例如香港是 852。

跟據網上和自己的資料,我的 Stockton BBS 在 Yo!Net 和 NetWork2000 的號碼分別是  7:1010/879 和 NetWork2000 120:2000/142。(呀!我忘記了 Sportnet BBS network 的 zone/network 編號啊。)

而在每一個 BBS 網絡都有一張 nodelist,列明該網全部 (包括香港以外的 BBS 站) 的站點。而部份信賴的 BBS 站會成為網絡的 Hub,

每個 hub 通常獲分派一些較明顯的 node number,例如 50,100,200 等。同時也會在 nodelist 上列明其 hub 的身份,來協助旗下各 BBS 站 inbound/outbound轉信 (echomail),例如 hub 100 可能和 node 101-149 的 BBS 站點轉信。而跨地區的則由該地區協調人 (regional coordinator)  透過 IDD 來轉信。

BBS world 當中也有一些愛情故事,一對同是 BBS 站長的戀人,透過 BBS 而認識,談戀愛,繼而結成夫妻。

如果你曾經在香港撥號 BBS 年代溜連,歡迎你加入 facebook 上一個名為 Hong Kong BBS Alumni 的 global group。

人老已,回看 BBS 年代,我也不能盡把一點一滴憶起。

5 Replies to “撥號 BBS 年代回顧”

  1. lxb: 對, 就是 LYMIC.

    Ryan: 如文中所說, 我開 BBS 站時仍是中學生. 那時候也有不少站長是中學生, 部份站長還比我後生.

  2. 那張 LYXXX 大概是 LYMIC ﹐我上到 14.4k 也是用這個牌子,是 Hayes 的山寨貼牌版,一味靠便宜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