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acity 可成間諜軟件助執法的問題

兩個月前,新成立的音樂軟件公司 Muse Group 收購知名開源錄音編輯軟件 Audacity。Audacity 在 7 月 2 日更新私隱公告,當中列明 Audacity 會按照任何執法部門要求,協助相關部門收集所需數據作執法和訴訟等。

Audacity 只是一套桌面程式在用家電腦運作,而無需與互聯網通訊。何解開發者希望從用家電腦取得數據,通過互聯網收集到公司伺服器?還列明偶然分享用家個人數據到俄羅斯總公司和美國的法律顧問,亦會分享給第三方、顧問和潛在買家。

同時,私隱公告亦列明程式並不提供給 13 歲以下人士使用,並呼籲他們不要使用程式。這點明顯違反通用公眾特許條款(GPL),該條款列明不能限制任何人使用。

有網民呼籲大家暫停使用並刪除 Audacity,等待其他開發者推出分支軟件。筆者認為可考慮使用較舊版本的 Audacity,但使用時還是小心留意私隱風險。

公共財富 公共程式碼

當現在科技龍頭谷歌、Facebook、蘋果、微軟公司都開發、擁抱開源軟件之時,以公共財富、納稅人的金錢來開發軟件的政府和機構,卻沒有善用金錢,繼續花費開發不同的閉源軟件。我們需要做公眾推廣,介紹開放源碼開發模式對社會的益處。

歐洲自由軟件基金會發起一個 Public Money Public Code 的行動,要求各地透過立法,規定政府開發的公共應用須以開放源碼授權釋出。政府開發多個類似應用程式時,無需由頭再寫,可共用類似程式的程式碼。同時,不同專案亦可分擔開發成本和技術,透過透明開發過程,其他專案和部門不用重造輪子。市民負擔的公共財富和資源得以回饋公眾。目前已有超過 200 個機構組織和超過 31000 個人簽署公開信支持行動。筆者亦思考如何開始在香港推廣這個理念。

今年初安心出行事件,筆者亦寫文要求將以開放源碼授權公開安心出行源始碼,讓大眾安心出行時,多使用這程式。而且政府應該容許業界和公眾使用自行開發的開放源碼出行追蹤程式,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可設定一些要求和公開標準,只需合乎相關要求和標準,就能在官網上一同公布,讓市民自由選擇軟件。

開源社群空間對創科的重要

幾年前筆者曾提出,如果科學園提供免費空間予開源社群,與開放源碼社群合作管理運作,對提升香港創科企業有重要作用。近兩年亦有多間科學園公司創辦人,與筆者閒談有沒有機會在科學園辦更多開源會議和聚會。

做工程需要士巴拿(扳手),做創科也需要有合適工具,開放源碼軟件為各種創科領域和行業領域提供各式各種工具,很多創科企業必會使用不同開源軟件來研發公司產品和服務。一個開源社群空間能讓創科社群交流分享開放源碼,增長技術知識來幫助企業和社群進行創科開發,亦為香港創科企業提供國際水平的本地和海外專業人才。

筆者曾於 2013 年到韓國出席協辨的 GNOME 亞洲峰會,到埗首天參觀國家資訊科技業推廣機構(NIPA)的開源社群空間,了解到韓國當局對開源社群的實質支持。NIPA 在鄰近地鐵數碼媒體城站(Digitial Media City)的 Nurikkum Square,提供一個可作 20 人圓桌會議的辦公室,讓已登記的社群成員 24 小時自行進出和管理運作,舉行社群聚會促進開源發展。GNOME 亞洲峰會亦在 Nurikkum Square 的一個幾百人禮堂和幾個會議室進行,亦獲得 NIPA 支持場地及會議開支。

Mozilla 台灣社群受 Mozilla 基金會補助,在台北設立摩茲工寮(Mozilla Community Space Taipei),為開源社群提供 20 人圓桌會議或數十人講座的活動空間,Mozilla 台灣社群亦逢星期五晚舉行定期聚會。近年在 Mozilla 補助,加上社群成員合力續租來維持運作。筆者亦多年到台灣開源人年會時,亦會到訪摩茲工寮。

筆者認為開設開源社群空間有以下可行伙伴和活動:

可行的空間提供者:科學園、數碼港、大學、公司、共享工作空間、機構等。

空間管理者:由一或多個開源社群管理,具有社群活動管理經驗的社群及其成員較理想。他們需要 24 小時自由進出空間的權力,才能有效發揮空間功用。

活動:

  • 可為園區和公司進行每週聚會,讓園區或公司員工分享和籌辦聚會,增加開放源碼技術認識和最新發展。
  • 讓合作社群自由舉行聚會和活動,吸引外間創科人才和學生來到園區或公司參與活動,接觸園區和公司而更有利引進人才、經驗和商業機會。
  • 讓合作社群舉行小型黑客松,開發不同開放源碼軟件工具,有助園區或公司發展技術和商業機會之餘,也讓外來專才與園區和公司員工短暫合作,改進開源軟件來幫助園區和公司發展自己技術。

其他可行方法:與教會或基督教機構合作,合營共享空間,安排開源活動與社關活動共用。

以筆者多年和科學園合作的經驗,由科學園免費提供場地舉行香港開源年會,了解到科學園的架構和機制,並不容易提供園區設施資源,免費給予開源社群進行會議和活動。目前筆者只能盼望將來科學園還能每年提供一次免費會議場地,並建議科學園的企業可自行組成開源社群,各自利用公司在科學園能使用的資源來發展較穩固的園區開源社群。而筆者認為香港開源社群亦須開放思考其他可行方法、合作機構和伙伴,來開設香港的開源社群空間。

如果你有興趣發展開源社群空間,可聯絡筆者討論和分享更多經驗。

請成為 Patreon 會員支持森路歷程寫作及筆者的開源工作: https://www.patreon.com/sammyf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