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與病毒共存

踏入第三年 COVID-19 疫情,香港正經歷第五波爆發創兩年單日新高。面對病毒未能短期內消失,在兩年疫情嚴重影響經濟民生後,我認為是時候與病毒共存。

回想2020年疫情初期,起初我們擔心新病毒的死亡率,但香港市民同心抗疫,令感染和死亡率穩定。在2021年,兩種疫苗到港後提供不同選擇,「有得揀」,已有超過七成香港市民打針接種疫苗。直至去年9月香港有213名單死亡個案,而9月至今已5個月未有人因疫症而死亡。2021年全年有64單死亡個案,而下半年更只有2單死亡個案。

在兩年疫情期間,受緊急法例和政策影響,嚴重影響香港本地經濟。香港租金貴,不時停晚市堂食,令食肆生意難做。沒晚市堂食加上戲院停業等,亦影響本地零售和服務業。同時,香港入境隔離政策亦令外國人和國際公司卻步,而一些國際商業競爭對手,在去年已開始「與病毒共存」的政策,繼續影響香港國際商業競爭力。

我認為今年是時候「與病毒共存」,香港應盡早實行,改變抗疫方向來走出困局,保障香港經濟,不能單靠用政府庫房的錢不斷救市。

在開始與病毒共存,我們需要強調戴好口罩對抗疫的重要性,香港人經歷過沙士 SARS,我對香港人比其他國家更有信心戴好口罩。在感染病毒或成為密切接觸者時,安排在家自我隔離而減低政府抗疫資源,醫療系統集中照顧重症。政府亦需做好抗疫支援服務和法例保障,例如為向自我隔離人士提供足夠支援,香港是一個人口密集的小城市,比其他地區更易做好。而法例亦須保障自我隔離人士和確診者提供保障,免受雇主解雇。

圖片由 Amakuha 以 CC-BY-SA 授權使用。

小朋友撞跌長者

C AllStar陳健安的母親上星期在兆康輕鐵站月台等車,被一位衝車門的小朋友撞跌了。雖然小朋友有即時道歉,但陪伴小朋友的成年人卻立即抱走小朋友。結果陳母被途人召救護車送院,檢查後醫生發現斷骨而留院。希望陳母早日康復。

記得很多年前,我媽也曾在兆康商場被小朋友(BB)撞跌了,她不忍心壓在小朋友身上而跌在旁邊,然後小朋友的阿婆/阿麻看也沒看就即刻抱走小朋友。結果我媽跌到瘀咗兼手骨裂了,行動亦有多月不便。

可見香港同類的成年人不只一個,這種事亦繼續發生。目前香港社會缺乏大眾教育,我們需接納不同背景人士來港生活,同時要提醒土生港人的道德觀,政府需要有效地向大眾傳達香港普遍的道德標準,堅守香港社會道德水平。

回顧東奧:反思香港

上星期日東京奧運閉幕了,這屆奧運令我很感觸,讓我感受到奧運精神中那份跨國運動員的愛,和香港運動員的堅持和信念遠比社會當權者高。

滑板選手間的愛

有天我吃午飯時,偶然看到滑板項目的女子街板決賽,運動員每次不論成功完成動作,或是跌倒失敗,她們總是笑著起身再試。雖然大家是比賽競爭對手,但最深刻是運動員間多次彼此鼓勵、安慰、擁抱。而且八位決賽選手很多都是年輕,甚至近半只是12-13歲,就算擦傷流著血也面不改容。除了她們的演出和技術吸引我之外,她們之間的愛,對滑板的愛,安撫在這國際疫情大流行、香港政治社會環境急速變差的悲痛。

香港運動員的堅持和反勝

今屆奧運香港運動員突破,獲得1金2銀3銅共六面獎牌。張家朗參與男子花劍項目,在八強時,對手保洛戴斯夫9:14只差一劍就擊敗張家朗進入四強。大家沒料到張家朗能一分一分連追6劍,以15:14反勝對手進級,最終張家朗贏得金牌。

接著何詩蓓在女子200和100米自由泳贏得兩面銀牌,香港隊(杜凱琹、李皓晴、蘇慧音)在女子團體乒乓球獲得銅牌,劉慕裳亦在女子個人型空手道贏得銅牌。奧運閉幕當日,李慧詩在女子場地單車爭先賽中再獲得銅牌,可見香港運動員的堅持和反勝。

奧運開始不久,親共民建聯成員穆家駿先在 facebook 惡意批評香港羽毛球「一哥」運動員伍家朗,「強烈譴責」伍家朗穿著沒有區旗標識的運動服出賽,並說伍家朗「如果不想代表中國香港,請選擇退賽!」。身為中學老師的穆家駿,沒有先選擇友善查詢,就動以文革式批鬥一位傑出運動員。伍家朗就算無辜影響到自己心情,也壓抑著情緒,理性地在instagram 回應球衣情況:剛沒有球衣贊助、自行安排合比賽條例、印有英文姓名和代表地區的球衣、香港法例列明不能自行印製區旗圖案。雖然伍家朗一下子就「反勝」穆家駿﹐可惜接著下一天在賽場上就輸了比賽,不像平常的他應有的表現和狀態,賽後伍家朗還說自己會向前看。

然後明明有錯、無事生事的穆家駿選擇暫時隱藏 facebook 專頁,轉頭卻在大陸微博發帖說受到黃絲攻擊。穆家駿為人師表,那麼輕易在社交網絡發表政治批鬥運動員,再來政治批鬥詆毀社會大眾。我認為穆家駿有違教育專業,而伍家朗卻清楚展示運動員精神,只可惜賽場卻不在奧運,強行被穆拉上政治賽場。

未獲獎牌的香港競走代表程小雅,立場新聞報道她因為只在奧運獲得第 35 名,根據香港體育學院的精英訓練資助準則,她的薪金需減一萬元,會由二萬多元減到一萬多元。香港運動員能參賽奧運已經難得,還要減薪是否荒謬?

當權者缺乏智慧,沒以運動帶動社會發展

香港對運動發展不足,今年香港環境和國際疫情嚴重影響,難得四年一度的奧運終能舉行,但一些以權謀私的人還進一步打擊香港運動員。

香港運動員和市民對運動的熱誠一直存在,可惜當權者缺乏和不當投資,沒有設立不同的新制度,讓商界和社會共同分擔對不同運動的支持,也沒有善用地區設施,各自為政而沒有以 common good 來規劃重新運用和管理現有地區設施和合作,所以未能有效地釋放為香港帶來的潛能和社會環境。

圖片:Studio Incendo(Creative Commons CC-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