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康苑與清拆紫田村

閱到刊於獨立媒體的「紫田村被清拆的倒數第四日」一文。我關心紫田村清拆一事,以及將來屯門 54 區發展及興建公屋。我希望先就文中一點作出表態,所以在忙碌中也嘗試急快地寫起本文。

最後一段提到:

「在九月九日的新訂收地日,紫田村村民將再次站出來保護家園。村民提出三點要求:一是先做好安置再清拆;二是賠償上蓋建築的建築費;三是增加地價賠償。村民黃先生呼籲反對恃強凌弱的市民在九月九日到紫田村聲援。離開時,我抬頭看紫田村旁邊的著名居屋兆康苑,裏面數以萬計有安穩居所的香港人,怎麼就對一街之隔的集體欺凌置若罔聞?

文中把焦點集中提到,非原居民希望得到安置和合理賠償。雖然文章提出大眾傳媒的報導不足之處,但卻把兆康苑說成冷酷的一大群人。

我不能認同這點說法。

54 區對於兆康苑影響

兆康苑一直處於屯門區內一個較獨立、清靜的社區,和紫田村等鄉村組成一帶社區,環境和香港其他很多的地方不同。

在第 1 期入伙,只有兩三檔檔攤,居民每天也需要坐一程十幾分鐘巴士,到新墟買食物和生活用品。而鄰近鄉村麒麟圍的飯店,也成為居民醫肚的熱門地方。而鄰近鄉村 – 麒麟圍、紫田村、小坑村,也有不少小童到兆康苑內的屯門官立小學上學。可說兆康苑和鄰近鄉村的社區關係密切。

在難民潮時,唯一就近虎地難民營的兆康苑,治安也比較差。多年來兆康苑一直處於較同區的大屋村為清靜。自從虎地難民營關,到近十年才建成的嶺南大學、疊茵庭,都是位於河東的地區,沒有為兆康苑村內帶來人流。而雖然兆康西鐵和輕鐵站是熱門轉車站,除了商場外,轉車客也較少進入兆康苑村內。在商場街市建成廿年來,商場店舖和街市檔口也沒有增加,只有減少,尤其是街市,部份價格在屯門區內也不算便宜。一來人口不多,部份是兆康區內獨市生意。二來是管理商場和街市的……,全港市民也明白吧。

到二十多年後的今天,兆康苑仍是處於屯門區內一個較獨立的社區。

對於屯門 54 區計劃,我相信兆康苑居民不太希望該區人口發展的。按照 54 區公屋興建計劃,將來 54 區數幾千居民都必需穿過兆康苑 3/4 期,才能到達兆康西鐵站,至少為 3/4 期構成人流複雜。就算將來沿輕鐵路軌擴建一條長長的天橋,也會遇到居民反對,嚴重影響兆康苑整村的外觀,也把本為一體的 1/2 期和 3/4 期進一步分隔。

兆康曾反對發展 54 區

據兆康苑 3/4 期居民指出,多年前立案法團曾去信政府,以上述人流複雜為由反對 54 區興建公屋。

據聞也有互委會或居民,反對在兆樂閣對出路口,即紫田村入口,興建行人天橋連接 54 區。除了目前兆康苑側一段長長的麒麟路路面過於狹窄之外,也相信天橋位置相當接近民居。

在紫田村一事在電視新聞報導後,我才醒起 54 區發展一事,我相信可能也有不少兆康居民,也是在新聞後才知道或記起該處興建公屋。

為何區議員及另一政黨的社區幹事,在紫田村一事上電視新聞後,好像沒有就此事作出任何行動或處理。我暫不作出估計,請獨媒記者和社運人仕親自向有關人仕查詢。

再者,起初菜園村居民的要求是不遷不拆,而獨媒和大眾媒體分別指出紫田村受影響居民要求安置和合理賠償。假如這刻紫田村仍是以不遷不拆,反對發展 54 區興建公屋,會否得到更多鄰近居民的支持就不得而知了。所以發展 54 區並不止影響到紫田村,也影響到整個社區的發展。

所以我不能認同這篇獨媒文章,以兆康苑來作一個強烈對比,或構成分化兆康區一帶社區內各處居民,說成兆康苑高高在上而懶得理。報導方向同樣可能錯了之外,也對兆康苑造成不公。

最後,希望獨媒記者繼續幫忙報導「紫田村清拆」之餘,也還兆康苑和居民一個清白。也希望大家明白,紫田村和菜園村的環境和情況不同,事件不能只集中看紫田村的情況,也要走入兆康和鄰近地方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