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缺乏的是公民教育

「請勿隨地吐痰」
「請勿亂拋垃圾」

這些是廿年前香港大眾常聽到的宣傳,但近年大陸人來香港自由行,網上屢見不鮮的隨地大小便,反卻港鐵集中宣傳不要在扶手電梯上行走。

香港無需要作國民教育,中學教授中國歷史,了解每一個朝代的興衰,已能足夠了解和體會中華民族從遠古至近代的發展。而香港最需要的是,對旅客和大眾的公民教育。而有關對中國的認識,應該回復原有的中國歷史教育,教育中國歷史上每一個朝代的興衰。

香港的電子教學能有效改善香港教育嗎?

昨天孫明揚說電子教科書可打破書商綑綁式銷售,加上早前教育城推出一站式學與教資源平台

我可以說這兩個「計畫」也不能幫助或改善香港教育。我主張 Open Courseware,並以 Creative Commons 授權。還有,還可以 wiki 軟件作 web 共寫工具(教城,你的技術人員或顧問有告訴你嗎?)(我估你也不知道互聯網、自由軟件、自由文化能幫到甚麼)。

幾年前,我出席香港共享創意 (Creative Commons Hong Kong)舉辦的講座,邀請台灣的朱學恆先生來主講。120人的演講廳,只坐了30-40人。

直到講座開始,我也不知道他是誰?

「朱學恆?到底是誰人呀?!」

講座一開始,他先展示了兩三段影片,然後才開始正式講。

其中有這一個影片,名為 Did you know ?,是一段來自曾在外國教育講座播出的影片。

Did you know ??? 你知道嗎? 現在作者已經寫到 4.0 版本了,你看過未?(無?我不驚訝,只是你無知忙於跟課程教書,我明白,辛苦了。)

還有 Last Lecture 的 Randy Pausch 以及 Paul Pott 之路

講座後,我知道原來他是《魔戒》系列的台灣譯者!!!(還有更多好玩「傑作」!XD)

朱大給我上「這堂課」我學了很多。

朱大,我錯了!我有眼不識泰山! (worship) Continue reading 香港的電子教學能有效改善香港教育嗎?

香港學生課外活動

昨天在港鐵聽到以下一對父女對話。

父親: 學校說妳沒參加群體活動
女兒: (不憤地)我有參加XXXXXX呀
父親: 那是外判的,為何妳不參加YYYYYY啊?
女兒: (不滿地) 我不喜歡YYYYYY
父親: 但很難得才選中妳參加。

當我聽到 “外判” 一句時,再次令我想起芬蘭教育,當地學生參加的是由社區組織辦的課外活動。我便留意他們的對話了。

香港教師工作繁重,除了課堂上的教學外,不少教師還要為學生、家長安排課外活動。而社區上還有青少年中心、體育組織等,也有為學生們提供課外活動。

我想學校的課外活動資源,可以改撥給這些機構組織,讓學生在課堂外的時間接觸校外世界。老師不能精通學科以外不同項目,不如把學生交給精通項目的導師,例如音樂、運動、電腦、藝術等。而學生校外的活動,學校也應紀錄在學生表上。

可見得香港學生缺乏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我心裡很想對那位小學女生說: “妳是對的,是學校說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