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香港自由及開源軟件社群

很多大眾日常使用的專屬電腦軟件,也有自由及開源軟件可作替代,例如 Linux (Windows)、Firefox (IE)、OpenOffice.org/LibreOffice (MS Office)、GIMP (Photoshop)、Inkscape、Wordpress 等等。

最近半個月,我暫時花多了時間忙在籌備和傾談兩件有關香港自由及開源軟件 (F/OSS) 社群的事。除了籌備 5 月 14 日晚舉行的 Firefox 4 Launch Party 外,還有另一件更花時間和精神的,就是延續香港 F/OSS 社群的新方案。

在追求另一半上,在工作上,我也需要花上很多時間。跟很多人一樣,我也不能像十年前一樣,花費很多時間上辦社群工作和活動。

台灣 OSDC.tw 2011

而香港,從十幾年前社群日漸擴大,也許比台灣、大陸社群較早發展。到近年台灣、大陸社群超越香港很多,規模也大很多。 Continue reading 延續香港自由及開源軟件社群

一鼓勇氣去廣州 Open Source Camp

因為我不懂普通話,所以很少去內地。可是上星期六卻因為私事,而令自己有一鼓勇氣,第一次獨自前往廣州來參加一個內地的開源社群活動。

Open Source Camp (以下簡稱為 OSCamp)是由中國開源軟件社群籌辦,廣州是他們在本年內第二次的活動。型式類似香港近年的 BarCamp 活動,沒有預定的講題,即場由參與者帶動來進行不同的題目討論。

再談香港開源社群發展

在建議講題時,看見講題不多。突然在想私事之時,想起可以把半年前在獨立媒體的演講 – 香港開源軟件社群發展,把內容修改後,題目改為 “Contribution to open-source community, Experience in Hong Kong” (如何為開源社群作出貢獻,香港的經驗),因私事而再令我有一鼓勇氣,找了這題目來演講。

因為我打算只以廣東話來演說,估計或會沒有人會感興趣。但經過短短三十秒簡介後,在我修改 slide 的時侯,有點驚訝地不斷有多位參與者前來找我交談在一番。最終仍能吸引二十多人在場出席。

吸收了上次演講的經驗,刻意把這次的演說速度加快了。說話盡可能要簡短,來爭取多一點時間和參與者了解交流。不論他們懂不懂廣東話,他們也提出了不少問題和意見,當我聽不懂普通話提問時,他們也很客氣翻譯給我聽。

但因為時間問題,我未能聽 Python 那一節,但至少讓我知道中國有一些 Python user group。

與香港 BarCamp 的比較

感覺上這次廣州 OSCamp 比香港 BarCamp 較多技術性題目。但欲參與 OSCamp 演說的朋友和題目,比大會預計的為少,預期的 12 節只有 9 個題目,但香港 BarCamp 則是建議題目比容許節數為多。

經過這次,我希望下次香港 BarCamp 活動可以除這題目外,可以準備一些和 Python 或 Drupal 的題目吧。

其它資料

大會照片 - epaulin

從大學出發推廣開源軟件

今天從 Google Blog 上閱讀到一篇  “Strengthening the study of computer science” 的文章,想起了自己網誌的草稿夾內,有一篇只打了欲表達 “香港的大學生應多參與開源及開放技術社群和活動” 的大綱,所以藉此機會多寫一點來發表出來。

文章指出美國修讀電腦學的人數,由近 2000 年的高峰 16,000 人,降至 2006 年只有近 8,000 人,跌幅達 50%。Google 公司希望針對這可導致人材短缺的問題,在現有的獎學金外,今年開設電腦學暑期學院來提供近兩週包住宿的課程給中學生,和 google 工程師建立小組來增進學生的電腦技術,建立交流。

學生減少主動投入社群

近年我感到少了香港大學生參與開源軟體或開放技術的社群和活動,甚至不主動多加了解開放技術。這可能是因為很少有關的開源軟體或開放技術的文化推廣。曾經我也打算舉辦一些針對本地本科大學生的開源軟件社群發展和開放技術的講座,但因為較難找到合適講者和人手去抽時間在辦公/上課時間到各大學校園講解,所以暫時擱置計劃了。

近年本地開源軟體社群組織活動大幅減少,因為原有的參與者已進入社會忙碌地工作,所以開源軟體社群組織應由大學生來主理,令社群再次活躍起來。